其他

学堂|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

2016-12-29 新媒体中心 北京农学院
学堂第四期


      学堂:“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只有常学常新,常学常用,才能为工作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特成立理论学习小组并推出“学堂”栏目,拟采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新媒介手段,为您解读理论要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期导读

  1. 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出《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中共教育部党组日前发出《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

  2. 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底蕴、以革命文化为精神底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维底线的高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因事而化的驱动力,是因时而进的推动力,是因势而新的引导力。

  3. 探索“互联网+”条件下高校青年话语体系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极大的拓展了人们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领域,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空间的同时,也使之面临网络话语权受到冲击、网络舆论监督监管困难等挑战。要提高时效性和针对性,就要运用先进技术探索“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4. 中国教育报评选出2016年度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看看TOP10都是哪些?

  5. 网络热词——“小程序”

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要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详情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2

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底蕴、以革命文化为精神底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维底线的高度自信。



文化自信是因事而化的驱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特性是实践性,必须因事而化,而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力,有益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化力,有益于扩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体验力。



文化自信是因时而进的推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特性是时代性,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推动。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功能充分发挥的坚实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范运行的价值源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确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塑造学生政治情怀的直接动力。

      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淀了丰富资源,健康的革命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灌注了新鲜血液,鲜活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使学生能够以文化自觉的力量形成高尚的政治情怀,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文化自信是因势而新的引导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特性是规律性,贵在因势而新,明确价值目标,强化价值指向,这一切丝毫离不开文化自信的引导。文化自信有利于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有助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价值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过程,它对学生的培养必然要采用一定的文化方式,运用文化武装学生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文化分辨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进而挖掘其知识及技能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其形式与内容都体现着高度的文化自信。新形势新任务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形成科学的文化思维,把文化作为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深刻认识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文章全文发表在《光明日报》2016年12月26日第11版)


3


探索“互联网+”条件下高校青年话语体系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人们信息传播、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领域,在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空间的同时,也使之面临网络话语权受到冲击、网络舆论监管困难等挑战。要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就要运用先进技术探索“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实时掌握舆论动态

在互联网时代下,将思政课教学方式和网络媒体平台相结合,成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政工作者必须掌握实时舆论动态,守好宣传思想阵地。根据网络意识形态场域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官方网媒场域、熟人关系场域、陌生人社会场域。思政工作者需要密切与学生的关系,把握好青年的思想脉搏,掌握实时舆论动态,在可能出现的网络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需要第一时间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发展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以网络技术规避“话语鸿沟”

通过互联网各种信息平台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更倾向于一种隐性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身份地位带来的影响,能够更加真实地、自由地表达自己,产生了网络沟通的“松绑效应”。思政工作者需要关注青年话语体系,认识到微博、朋友圈等平台对青年学生人际网络的改变和影响,真正融入青年学生的朋友圈、微博等网络生活空间,了解学生在话语表达、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实时互动,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同时,还需要关注不同时期青年学生的话题热点,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将思想引领以一种轻松对话的形式内化于学生心中。

高校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最新前沿技术,研究不同媒介在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通过不同媒介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高校还应当重视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此外,在学生群体当中建立小组,也是有效推进“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文章全文发表在《光明日报》2016年12月26日第11版)


4

中国教育报评选出2016年度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排名前10本的书是?


TOP——10

5

网络新词——“小程序”


        12月28日微信缔造者张小龙提出“小程序”这一创造性概念的词语,微信无疑是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小程序的出现又将是一个创新。无需下载、触手可及、用完即走。

        张小龙这样解释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的“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2017年1月9日将正式发布,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出《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责任编辑:陈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